重庆改革进行时 深化发展谱新篇|一粒柑橘种,种出重庆忠县的振兴“黄金”梦

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谢丹 文/图)长江两岸,一片片柑橘林随风起伏,沉甸甸的果实迎着朝阳,挂满枝头。9月25日上午,2024全国重点主流媒体看重庆活动探访川渝高竹新区重庆忠县。
忠县位于“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带”核心区,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柑橘生态最适宜区之一。2023年,忠县柑橘种植面积达36.5万亩,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,20余万果农因柑橘增收致富。
忠县是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,成为享誉全国的柑橘名城?背后的“致富经”,从一颗柑橘谈起。

一颗柑橘 历经千年沉淀
忠县的柑橘种植历史悠久,自汉武帝时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,诗圣杜甫曾在此留下“荒庭垂橘柚”的诗句。
然而,在传统种植阶段,忠县柑橘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,品种单一,种植技术落后,缺乏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。直到1997年,忠县积极引进外资,与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合作实施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。这一项目的实施,标志着忠县柑橘产业正式迈入了现代化、规模化的新阶段,开始从单一种植转向橙汁加工。
2008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批准忠县为“中国柑橘城”。截至2010年底,全县柑橘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,柑橘的品种结构与产量都有了质的飞跃,农民的收益也日益可观。
“荒庭”变“茂林”,忠县柑橘由此开始成为忠县人民致富的“金果果”,柑橘产业也逐渐落地生根,发展成忠县的不可或缺的名片招牌。

一场融合 见证产业转型
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忠县传统的柑橘种植和初加工产业逐渐面临市场饱和、竞争加剧的挑战。
2011年开始,忠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施品种结构调整战略,走上加工和鲜食“两条腿走路”的多元发展路径。
此外,忠县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,强化投入品监管,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,开展富硒柑橘种植试验,为忠县柑橘披上绿色与健康的外衣,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。
乡村发展关键还是要用好乡土资源。在转型改革之际,忠县把目光瞄向当地田园景致和柑橘文化,决定以柑橘产业为基础,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“从一粒柑橘种子出发,我们不仅想加工出鲜美可口的橙汁,还希望能打造出一座集生态、休闲、康养于一体的城市公园。”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随后,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实施。从2020年开园至今,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大量游客,带动当地农民就业,拓宽居民增收渠道。

一层“加码” 玩转技术赋能
聚焦忠县的乡土资源后,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课题有了忠县的解法。此时忠县最迫切的任务就是“快发展”,通过科技力量为柑橘产业“加码”,开展新一轮的提质增速。
面对这一要求,忠县一方面建设柑橘科研平台,推进重庆市柑橘创新研究中心、忠县智慧柑橘创新研究中心、忠县柑橘新品种研究中心、柑橘新品种区域试验基地等科技平台的落地;另一方面,加强本土人才培养,建立忠县柑橘技术人才资源库,涵盖科研院校专家教授、农技推广人员、产业一线柑橘“土专家”约100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科研人员的“人脑”,忠县还建造了三峡柑橘“产业大脑”。
据了解,忠县“柑橘网”作为服务柑橘产业链的互联网生态智慧平台,通过管理、交易、金融三大核心服务,形成了生态闭环,截至目前,累计交易额已突破100亿元。同时,忠县还提速建设柑橘产业大脑,构建起“1+1+6+N”的整体框架,实现了生产、流通、加工、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管理。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柑橘产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,也为忠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“预计在2024年年底,我们的柑橘产业大脑将正式上线。”忠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一次会谈,成就“共富”品牌
“人民的问题问人民”。为全力推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,做优做强柑橘产业,忠县农业农村委与果农面对面交谈,听取民生诉求,为发展支招。
“没有品牌,不好卖啊”“咱家的柑橘品质明明很好,但就是卖不出好价格”“年轻人不愿意买怎么办”……交谈会上,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,“毫不吝惜”地提出着发展困境。
果农们的销售问题该如何解决?深思熟虑后,忠县农业农村委决定为忠县柑橘打造一个统一的、响亮的区域公用品牌——“忠橙”。
“在区域公用品牌下,我们实施品牌管理、统一授权使用、统一产品分级、统一品牌包装、统一产品溯源、统一监管保护,可以集中散农户,提升区域产品的知名度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”忠县农业农村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在今年6月第10届品牌强国论坛上,忠县忠橙凭借卓越品质与品牌影响力,获得“2024中国品牌500强”“2024中国(橙类行业)十大领军品牌”两项荣誉,其品牌价值跃升至105.89亿元,标志着忠县忠橙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。
从传统种植到现代产业,从单一销售到深加工再到农旅融合,“一颗柑橘”在忠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,不断书写着新篇章,为忠县和忠县人民带来一本本致富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