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青少版:打造“行走的历史百科博物馆”|新书架
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
司马迁写道: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。”人因读史而明智,知得失,知进退。青少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,这段时间吸收什么内容,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孩子因读史而明辨是非,积累文化底蕴,养成客观理性、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。
近日,一套面向青少年的中国古代史通识读物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(青少版),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。该系列图书主编李不白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,有十数年地理编辑经验,对绘图制图研究颇深,其作品“透过地理看历史”在历史地理分类已成为现象读物。这套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以图入史,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架构历史空间,给孩子不一样的观历史视角。通过历史与地理的融合,时间和空间的交织,帮助青少年读者构建起“宇—宙”的维度,从而与“无穷的远方”和“无尽的人们”建立起更有效的连接。

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
读历史容易,读懂历史却不易。不少人会说,学历史总是记不住地名和年代,容易一团浆糊。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一般是没有厘清历史脉络,弄懂历史事件背后的大逻辑。历史两个字,向来都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变量的存在。幸运的是,在历史的变量中,也有一些相对常量的存在,给我们提供逻辑思考的坐标和依据,这就是地理地形。中国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曾说:“学问在空间,不在纸上。”治历史的人,必先明白地理。法国著名史学家费尔南·布罗代尔强调,“没有地理,便没有历史。”

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
诸葛亮五次北伐地图、汉中盆地地形图、三国时期荆州地形图、大唐玄奘西域路线图……乘地图之力,观天下之势。《地图上的中国史》(青少版)内容近280万字,含159幅全彩原创地图,282页重大事件地图专题,1282张书画文物彩图,全景式描绘了中华民族从神话时代到晚清鸦片战争近5000年的壮阔画卷。全书以时间为线,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,图文并茂的版式设计,结合语文、历史教材构筑中国历史通识构架,并附中国文学史大事全年表、5000年大事年表、中国历代疆域图册。作者从地理视角讲历史,以山形水势,解历代兴亡,帮助孩子更容易读懂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背后的基本逻辑,给青少年打造一座行走的历史百科博物馆。
(出版方供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