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上涨!黄金还会跌吗?不妨从本质看长期行情
创下近六个月最大单周跌幅后,黄金价格强势反弹。
今早打开手机,金价突然像坐上了火箭——现货黄金直冲3240美元-盎司,1.3%的涨幅让熬夜盯盘的人瞬间清醒。
这波过山车行情让投资者直呼刺激:五月中旬美股回暖、美元站稳101点高位时,黄金可是闷头跌了4%,COMEX黄金甚至探到3123美元冰点。
热搜榜上天天挂着"金价暴涨暴跌"的词条,现在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黄金玩的是心跳。
但黄金的脾气真不是随便能摸透的,它身上背着三重身份:硬通货、投资品、装饰品,每个身份背后都站着不同的买家群体。
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现在成了黄金的超级买家。
去年各国央行扫货量占全球黄金需求的五分之一,这架势就像在超市抢购打折茅台。
俄乌冲突那会儿,各国央行买黄金的手速比双十一剁手党还快——美元信用打个喷嚏,黄金市场就得发高烧。
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和散户们更关心美联储的脸色。
每次鲍威尔讲话前,交易员们盯着美债收益率就像丈母娘看女婿,利率涨0.1%都能让黄金持仓量抖三抖。
不过今年有个怪现象:十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飙到2.1%,按常理黄金该跌成狗,结果金价反而逆势暴涨23%。
这剧本连华尔街老油条都看懵了。
秘密藏在黄金的"硬通货"属性里。
现在市场给美债贴的标签变了——从"安全资产"变成了"风险资产",就像突然发现学霸也会作弊,投资者转头就抱紧了黄金这个老实人。
黄金柜台前的故事更接地气。
周大福的销售小妹说,前两年疫情时大家抢金条像抢白菜,今年顾客进门先问金价走势,买首饰都变得精打细算。
这背后是黄金的"去金融化"趋势。
以前金店老板看美联储议息会议比看天气预报还勤快,现在他们发现,各国央行的扫货清单才是真正的行情指南。
美元体系正在经历中年危机。
36万亿美元的国债像滚雪球,光明年到期的债务就有9.2万亿,相当于每个人都背了27万的债。
金融圈流传着个段子:现在政府每天睁眼就要还16亿利息,这速度比印钞厂的印钞机还烧钱。
更刺激的是明年六月——6万亿美元债务集体到期,这场景就像信用卡账单日撞上双十一尾款,华盛顿的财政部长怕是得天天吃救心丸。
科技战加速了美元霸权的松动。
当华为5G基站铺到非洲草原,TikTok拿下青少年,美元的结算份额已经从巅峰时的72%跌到58%。
特里芬难题就像给美元戴上了紧箍咒:想维持霸权就得疯狂印钞,印多了又自毁信用。
这个死循环让美元在钢丝上跳了三十年踢踏舞。
现在全球央行都在悄悄搞"去美元化"。
俄罗斯把美元储备砍到清零,沙特开始接受人民币买石油,连巴西都在用本币和我国结算——这届央行行长们明显在准备后路。
回到投资市场,黄金现在玩的是"消息市"。
上周还在地板价徘徊,这周就能蹿上房顶,炒黄金比玩剧本杀还考验心理素质。
2025年那波30%的暴涨彻底带歪了市场节奏。
现在交易员们看黄金K线图,就像在看心电图,分分钟能上演生死时速。
中期要看经济会不会得"富贵病"——经济停滞还伴着高通胀。
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,黄金可比美股美债靠谱多了,毕竟乱世里真金白银最实在。
长期来看,只要美元还在ICU里躺着,黄金就能稳坐C位。
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算起,美元信用已经打了五十年点滴,这次可能真要换药了。
普通人的财富保卫战该怎么打?银行理财经理悄悄说,现在客户配置黄金的比例从5%提到了15%,特别是那些给孩子存教育金的家长,金条比存款证明更让他们安心。
但炒金条也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去年高位接盘的大妈们现在天天盯着金价,涨了就炫耀"传家宝",跌了就说"留给孙子娶媳妇",这心态倒是值得韭菜们学习。
金银铺子的老师傅有句老话:"盛世藏古董,乱世买黄金"。
现在这不上不下的年头,或许正是该把压箱底的金镯子拿出来擦擦亮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