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涨29%,现在是买还是跑?国际分析师三个关键指标告诉你!
这几个月,身边不少朋友都买了黄金。金价也很争气,一路高歌猛进,刷新了历史新高,成为“抢手货”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它还能涨吗?会不会已经过热了?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,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理清思路。
01 黄金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?
先看一个简单数据:截至目前,2025年黄金价格自年初已上涨超过29.1%。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涨幅。
在目前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,很多资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几乎没有哪个能幸免,但唯独黄金是个例外,逆势而涨。
当然,金价也不是没有回调过。
4月2号那几天,市场曾出现了恐慌性抛售,投资者纷纷涌向现金避险,黄金价格一度下跌超过6%。
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所示,当市场去风险化时,几乎所有资产类都会遭殃,无一幸免。
这背后,是市场对全球不确定性、地缘政治冲突、美联储政策路径等诸多因素的担忧。
而黄金,恰恰是这种“黑天鹅时刻”下最容易被市场集体拥抱的资产。
02 黄金是不是涨过头了?
很多人也开始担心:现在入场,会不会已经晚了?金价是否涨过头了?食肉即将进入盘整?
为此,美国一家财务公司分析了来自CME黄金期货市场的三项关键指标,利用 OptionMetrics 的 IvyDB Futures 数据,来判断市场是否已达到极端水平,或出现异常信号:隐含波动率(Implied Volatility)、期权偏斜度(Skew)、期货曲线形状(Futures Curve)
这三项指标虽然不能作为官方指标,但却能提供情绪是否过度偏向某一方向的非正式线索,从而判断是否可能即将出现趋势减速,甚至反转。
接下来,我们逐一拆解。
01
黄金的隐含波动率:上涨了,但还算正常
先来看隐含波动率。
从下图可以看到,尽管黄金总被视为避险资产,其波动性其实长期处于大宗商品中较低的水平。自2005年以来,其长期平均隐含波动率仅为16.8%。
简单说,就是它不像原油或比特币那样一天暴涨暴跌,而是走得相对稳健。
不过,最近情况稍有变化。截至4月底,黄金的30天隐含波动率比3月底上涨了近10个百分点。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动,虽然也在意料之中,但说明市场对未来金价的预期变得更不确定了。
但把这波波动放在历史长河中看,仍然属于“正常范围”。
也就是说,市场虽然紧张,但还没有到“情绪失控”的地步。
02
期权偏斜:情绪升温,但未到极端
再来看第二个指标——期权偏斜。
这个指标事用来衡量投资者在买入“虚值期权”(看涨或看跌程度更大的期权)时愿意付出多高溢价。
这个数据背后,反映的是市场情绪——越高说明情绪越偏激。
目前的数据显示,黄金的偏斜度在0.25至0.50之间,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是0.50个百分点,而现在已经达到了1.30-1.50个百分点。
虽然明显偏高,但从历史角度来看,并不算极端或异常。
03
黄金期货曲线:略微陡峭,信心升温
最后一个指标是期货价格曲线。由于黄金可以长期储存,一般来说,远期合约价格要高于近期价格(这叫“正价差”)。
当期货曲线变陡时,说明市场对未来行情更有信心。但曲线太陡也不是什么好事,可能意味着过度乐观,反而要警惕回调。
从2022年初开始,期货价格曲线确实在变陡,但自今年初以来,走势相对稳定。最近黄金价格飙升期间,这一价差有轻微扩大,但并非突然暴涨,也未达到需要警惕的程度。
这说明:市场信心虽强,但还没有“冲昏头脑”。
结论:黄金上涨仍属合理反应,尚无过热迹象
综合上述三项期货指标,目前来看,黄金的价格行为仍属有序,并未表现出过热或超买的迹象。
简单来说,黄金目前只是对经济与政治的不确定环境做出“合理反应”。
此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:黄金是目前为数不多的、拥有明确多头趋势的资产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对冲基金、养老金、甚至散户投资者,纷纷选择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原因。
对于资金体量大、需要稳妥对冲的机构投资者来说,这样的资产几乎没有替代品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排除:一旦市场整体情绪缓解,其他资产企稳,那些“临时抱佛脚”的黄金买家可能也会选择离场。这时候,金价可能就会面临回调风险。
所以,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如果你考虑配置黄金,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是“长期持有者”,还是只是想“短期炒一把”。前者可以分批布局、长期拿着;后者就要多关注市场情绪,灵活应对。
风险提示:投资决策本身存在固有风险。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本文图片及信息来自OptionMetrics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,否则将追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