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朗公布以军F-35残骸图像陷造假争议,国际军事专家指认AI合成痕迹明显
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
关于伊朗公布以色列F-35战机残骸照片涉嫌AI合成一事,综合多方信息与军事分析,核心要点如下:
事件背景
伊朗声称击落F-35
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于2025年6月14日发布照片,称其防空系统击落两架以色列F-35I隐形战机,并俘获一名女飞行员。照片显示战机残骸在夜间燃烧,机身印有以色列空军标志。
以色列官方否认
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明确表示该消息“毫无根据”,并称所有参战F-35均安全返航,部分媒体称以方可能通过公开空袭返航视频反驳。
照片真实性争议
技术层面疑点
垂尾设计错误:F-35的垂尾应位于发动机两侧,且倾斜方向朝前,但照片中垂尾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且方向颠倒。
发动机异常:残骸显示发动机仍在喷射火焰,而现实中战机坠毁后发动机应停止工作。
地面痕迹缺失:燃烧的残骸下方地面平整,缺乏撞击坑或碎片散落痕迹,不符合物理规律。
机徽位置与细节:以色列F-35I机徽通常位于座舱下方,而照片中出现在尾部,且边缘模糊疑似PS痕迹。
与历史案例对比
网友发现照片与2013年捷克米格-21坠毁残骸高度相似,推测为移花接木的合成图像。
专家与舆论反应
军事专家质疑
观察者网、菜鸟耶夫斯基等军事账号指出,伊朗公布的照片不符合F-35的构造特征,属于“低级错误”,甚至不如游戏设计合理。
国际舆论倾向
多数分析认为,伊朗此举可能为提振士气或掩盖核设施被炸的战场劣势,通过舆论战转移注意力。部分观点提到,若F-35真被击落,可能影响其国际销售,因此美以需快速澄清。
事件后续影响
技术博弈与战略动机
伊朗宣称使用国产“信仰-373”防空系统击落F-35,但专家认为该系统难以锁定雷达反射面积仅0.001㎡的隐身战机。若伊朗获得俄罗斯反隐身技术,可能改变战场态势。
信息战策略争议
尽管伊朗试图通过“战果宣传”展现防御决心,但低质量的合成图片反而削弱了国际信任,被嘲讽为“中东版狼来了”。
总结
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伊朗击落F-35的说法,照片的技术漏洞和以色列的明确否认使事件可信度极低。此事件揭示了现代战争中信息战的重要性,同时也暴露了虚假宣传可能带来的反效果。未来需关注双方后续行动及技术验证进展。